商場名似粗口 不讀Delay No Mall 強讀Delay No 貓看畢這Shopping Mall的名字,不禁試讀了一次,果然是粗口髒話。
住好營運 概念來自「Delay No More」
文化評論人梁文道亦認為,多個商業品牌或商店名,都會用一些文字的諧音,看到也不值得大驚小怪,「市面有個品牌叫FCUK啦!玩諧音只是一種噱頭」。他又覺得,青少年並不會因此而被「教壞」,「難道看到後,青少年會變得鍾意講粗口?會講多些嗎?那麼如果看到電影中有人拿槍,又會令人變得暴力?」
玩諧音只是一種噱頭,好一個噱頭。
這個是像在當反面教材的例子,如播「14歲媽媽」一劇我是支持的。可是,這個的確不得不反對。
播「14歲媽媽」,青少年並不會因此而被「教壞」;但這Delay No Mall,青少年並會因此而被「教壞」。「14歲媽媽」蘊含一個後果,大家能在這後果吸取一種訊息,令人止步。反之,後者完完全全沒有訊息,只有反面意識。
看到後,我已經講了一個"Delay No Mall"了。
Via This link
沒有留言 :
發佈留言
先感謝您打算在這裏留下印記,但是請慬記要對題入座吧。如與本篇文章無關卻又想與小弟對話,可向我發放電郵互相交流。
另外,如有的話,非Blogger使用者請盡量留下您的個人網頁,也好讓大家促進對各方面的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