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Read more)
星期日, 1月 03, 2010
星期三, 12月 30, 2009
[ +/- ] : 未見文明之幸福,先見文明之痛苦
《十月圍城》
...
(Read more)
十年以前衢雲兄跟我在此討論何謂革命。當時我說革命就是為了四萬萬同胞...人人有恆業,不啼飢,不號寒。十年過去了,與我志同者相繼犧牲,我從他鄉飄泊重臨。革命兩字,於我而言,不可同日可喻。今天你們再道何謂革命,我會說:欲求文明之幸福,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,這痛苦就叫做革命。出自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口中,他所謂的革命,就是這麼偉大,同時也就造就了多少個「十月圍城」呢?犠牲的,有多少真正明白革命的意義?這部電影充分說明了。
孫中山先生
...
(Read more)
星期二, 11月 24, 2009
[ +/- ] : 中國版挪亞方舟:2012末日預言
學生團姑且跟了師弟師妹看了《2012末日預言》。未有在戲院看過《TDAT》,雖然也是相同題材,那些「只有外國才能做到的」特效相信也是如出一徹。
(Read more)
(Read more)
星期三, 7月 29, 2009
[ +/- ] : LAUGHING GOR之變Cost變Staff變外判
明顯地電影與電視劇是兩對差天共地的製作人員,拍攝手法有不同只屬其次,劇本不同就連故事連貫性也稍有偏別,莫再談人設。
抱歉,Staff已盡力了,香港電視台總是吝嗇自己的Staff資料...
《學警狙擊》製作人員看到是有點出入,雖說是不能比較...
製作統籌:丁羨儀
監製:黃偉聲
編審:朱鏡祺、李綺華、梁恩東
《LAUGHING GOR之變節》製作人員
導演:邱禮濤
監製:梁家樹
編劇:葉天成、潘漫紅、黃洋達
外國很多電視台都有由電視劇改編成特別編或電影之類的習慣,原因是電視劇突如其來的熱烈反應,改不及結局又不想爛尾,倒不如加插「特別編」之類的劇集,為正編作真正的告一段落。日本的電視台製作得十分成功,特別編有收到預期的收視,與正編連貫性緊緊地連結起來,份量到好處。那麼《LAUGHING GOR之變節》又能做到《學警狙擊》的多少?香港電視台又能做到外國電視台的多少?
《LAUGHING GOR之變節》與《學警狙擊》的共同角色人設暫不知就先撇去不談,但Cast我想可以比較。《LAUGHING GOR之變節》與《學警狙擊》的共同角色,就只有陳鍵鋒和吳卓羲。《學警狙擊》內如此大的警局,就只有《學警狙擊》內的主角能在《LAUGHING GOR之變節》內的世界生存,看似有點兒戲。社團內更是大整頓。這是《學警狙擊》內的Laughing哥傳,還是《學警狙擊》內的Laughing哥外還有另一個Laughing哥的Laughing哥傳?我也分不清了。
陳鍵鋒 - 軍裝警察 (客串)
吳卓羲 - 軍裝警察 (客串)
其實我還希望個電影版是類似日本電視台,電視劇集的前編、特別編,但最後為何香港要把它「電影歸電影、電視劇歸電視劇」,兩者關係只是僅僅一個角色......的名字維繫。電影與電視劇的「深溝」太懸殊了。
還以為《學警狙擊》最後新加的一幕,Laughing哥那一句「無論Laughing係生係死,Laughing都會喺度,一日警察,一世警察。着得起呢套制服,咁多夥計撐,驚乜呀?記住我個名,Laughing Sir呀 ! 」有何玄機,為Laughing電影留下甚麼懸疑,看來也高估了香港人。
一句起兩句止,這電影吸引力不大,只是唯一網民力量把它變成真了會支持它而已(這電影最大吸引力可能真是陳法拉...)。香港要好好繼續向別人學習。
劇集監製黃偉聲表示,《學警》系列原以本輯作結,但因「Laughing哥」的熱潮,最快於2009年底或2010年初開拍第四輯,並會交代一切細節。希望無記成功合理地交代一切細節,但我想,《學警》系列會跟《LAUGHING GOR之變節》脫節而不是變節的吧。 ...
(Read more)
星期二, 3月 18, 2008
[ +/- ] : 《Kabei-Our Mother》後感
看完的感覺就是:吓?看完喇?
類似這類的感想在腦海中不停上湧。好了大概就是如此。
以上便是山田洋次言論部分,大概介紹了這部電影的題材、內容、故事撮要。挨?這個反而聽懂山田洋次的日本語,不用英語翻譯也行。(只是這個Orz)
好了,再詳細說說故事。恕我看了故事首段也不知道故事內容,一開始To-bei被活捉也不知道怎的一回事,看回日本雜誌(日本テレビジョン2008 Vol.4)才知道因為家中的父親To-bei被懷疑反對戰爭才被活捉。故事發生於二十世紀三、四十年代,背景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品川(看到Girls送大叔時,那車站是「しながわ」)。母親Ka-bei為了拯救在獄的To-bei,透過父親、教授,但都不成功,家庭便由「靚靚」姨姨Hisako、To-bei學生Yamazaki及叔叔的劇情一直發展。直至在日本宣布美國及英國向日本宣戰後,叔叔回去了、Hisako病死了、Yamazaki行軍時浸死了,Ka-bei死了......
在故事上有沒有發現旁白(斜體字幕),就是Teru-bei來的。沒想到這個是從二女的角度去看整個家族。不難發現,每一次出外的,Ka-bei就是帶Teru-bei去。去警察署、教授家,袓父家,也一定有Teru-bei出現。甚至長大的,Ka-bei也對Teru-bei說了數句關鍵的說話。或許用兒女的角度,以第三身融入第一身,拍出來會比較具體。
另外,故事中亦有不少伏線。在初期的父親的書,就是這樣被警察「冤枉」,此後,家庭成員的工作,就是要擦去父親書內的字;以各類烏龍行為表現Yamazaki是一個很大意的人,在鹿兒島的他遇溺,之後在行軍上船時船失事沉在大海中顯示出來;姨姨Hisako是在東京讀Art的,沒有錢讀,於是才走了。剛巧那是原島長崎原爆......Hatsu-bei最後居然恨上學哦。
在描寫上也頗出色,例如野上家蠻貧窮,家就是狹窄而且非常不便,食飯枱和做功課枱是同一張的、沒錢吃牛肉、蛋糕、夏天時只用扇子和西瓜解暑。還有,Hatsu-bei的裙,短到呢;
家庭非常和階共融的,To-bei在吃飯時看報紙,Hatsu-bei在玩弄他(最精釆是未來拿開那碗餸給To-bei挾XD)、我們時常會看到三母女擁抱的場面及讀信的傷心、Ka-bei探班時給To-bei看的Hatsu-bei「水手服」,這個家十分溫馨,但十分悲慘;
民族意識很強,街外和學校至少有一支日本國旗,甚到學校禮堂的台上放有一個日本國徽的黑盒;
社會階級強烈,男尊女卑在電影上也有提及,Ka-bei的父親能娶一個新妻子,能有強權。Ka-bei除了教書外,其餘也要穿上和服;
軍國主義下的社會,滲進了一種恐怖的氣氛。警察可以有權搜入民房並進行逮捕,故事中期,To-bei的獄中已逼得十分要緊、晚上的搜查十分嚴緊,Yamazaki就是如此、Ka-bei要救To-bei則要對那班人斟茶遞水,Teru-bei對那班人不禮貌,也要在前面打她和對那班人道歉。另外,孩子們的上學校,天天也在唱著含有民族主義成分的歌;
在當時的社會仍十分保守,看看大叔便知道,說了幾句「女子喜歡穿哪樣的衣服」的言論,就給白衣的捉住了。另外,鄰居委員會要拜天拜地Orz。
等等吧。不寫太多了。
故事上,看到寫了幾方面:上文也提到主要是以家庭生活為主,寫母親Ka-bei拯救To-bei,女兒的生活,又食又玩又睡;沒正面談及戰爭,只是借戰機、社會情況描寫二次大戰;沒談及女兒上學情況,這是選材得宜的結果。
描寫二次大戰,只能說山田洋次是一個典型的日本人,把侵華戰爭變了「China Incident」(即中國事件),不過只描寫了一個,始終二次大戰只是背景。
這電影是寫一個細小家庭的悲慘故事,借一次父親被活捉,寫下由母親支撐下的家庭。被冤枉的故事,其實中國史上也有不少,日本的,這是第一次。故事中要寫出Yamazaki的笑點,目的只有一個:就是要以他們家庭的笑聲,更深深反襯出那種悲哀,以動襯靜,就是如此出來。Yamazaki死前,他道出了:「我不再生存在這個世界當中,但是,我的精神卻長存在你們(野上家)的附近。」(英翻譯本是:I’m no longer in the world, but my spirit…早已忘記了,其實日本語原譯本才是正道XD)這句就來得更明顯。
父親死後的十數年,工作在美術教師的Teru-bei收到在死亡邊緣媽媽的消息,立刻趕來醫院。媽媽說:「謝謝......對不起,沒有把你生在前(?)」(分かりませんでした。)Teru-bei竟然哭了出來。因為英語半桶水,Teru-bei轉述媽媽的話看不到,也即看不到中心思想Orz。如有人看過《母べえ》而知道Teru-bei轉述媽媽的話,請告之。
以為故事看完了,看完個Cast即可收工。誰知發生了小插曲。出Cast時有主持「Welcome to...」的聲,把高音女歌手的歌降低了,後排有些聲音,不以為然;到第二次「Welcome to...」時,便清清楚楚聽到有以下說話:(為了將說話原汁原味帶出,以下將為廣東語)
「X街!有無搞錯呀!你知唔知咩係電影呀!」
「X街!」
「妖!你呀X的。」
(X為過濾字)
想不到這是「國際電影節」才聽到如此「國際級」Comment。
之後主辦單位也懂事,把主持的聲音降低,回升Cast的原音。可是,錯過了就是錯過了。
對於故事,便是一頭霧水。
關於「Welcome to...」的聲音,是V.I.P.的專用,那真是「靠」!看中田秀夫也要V.I.P.,而且主辦單位還要借Cast宣傳,作為觀眾之一也深感不滿。所以,頹回來了。 ...
(Read more)
類似這類的感想在腦海中不停上湧。好了大概就是如此。
以上便是山田洋次言論部分,大概介紹了這部電影的題材、內容、故事撮要。挨?這個反而聽懂山田洋次的日本語,不用英語翻譯也行。(只是這個Orz)
在故事上有沒有發現旁白(斜體字幕),就是Teru-bei來的。沒想到這個是從二女的角度去看整個家族。不難發現,每一次出外的,Ka-bei就是帶Teru-bei去。去警察署、教授家,袓父家,也一定有Teru-bei出現。甚至長大的,Ka-bei也對Teru-bei說了數句關鍵的說話。或許用兒女的角度,以第三身融入第一身,拍出來會比較具體。
另外,故事中亦有不少伏線。在初期的父親的書,就是這樣被警察「冤枉」,此後,家庭成員的工作,就是要擦去父親書內的字;以各類烏龍行為表現Yamazaki是一個很大意的人,在鹿兒島的他遇溺,之後在行軍上船時船失事沉在大海中顯示出來;姨姨Hisako是在東京讀Art的,沒有錢讀,於是才走了。剛巧那是原島長崎原爆......Hatsu-bei最後居然恨上學哦。
家庭非常和階共融的,To-bei在吃飯時看報紙,Hatsu-bei在玩弄他(最精釆是未來拿開那碗餸給To-bei挾XD)、我們時常會看到三母女擁抱的場面及讀信的傷心、Ka-bei探班時給To-bei看的Hatsu-bei「水手服」,這個家十分溫馨,但十分悲慘;
民族意識很強,街外和學校至少有一支日本國旗,甚到學校禮堂的台上放有一個日本國徽的黑盒;
社會階級強烈,男尊女卑在電影上也有提及,Ka-bei的父親能娶一個新妻子,能有強權。Ka-bei除了教書外,其餘也要穿上和服;
軍國主義下的社會,滲進了一種恐怖的氣氛。警察可以有權搜入民房並進行逮捕,故事中期,To-bei的獄中已逼得十分要緊、晚上的搜查十分嚴緊,Yamazaki就是如此、Ka-bei要救To-bei則要對那班人斟茶遞水,Teru-bei對那班人不禮貌,也要在前面打她和對那班人道歉。另外,孩子們的上學校,天天也在唱著含有民族主義成分的歌;
在當時的社會仍十分保守,看看大叔便知道,說了幾句「女子喜歡穿哪樣的衣服」的言論,就給白衣的捉住了。另外,鄰居委員會要拜天拜地Orz。
等等吧。不寫太多了。
故事上,看到寫了幾方面:上文也提到主要是以家庭生活為主,寫母親Ka-bei拯救To-bei,女兒的生活,又食又玩又睡;沒正面談及戰爭,只是借戰機、社會情況描寫二次大戰;沒談及女兒上學情況,這是選材得宜的結果。
描寫二次大戰,只能說山田洋次是一個典型的日本人,把侵華戰爭變了「China Incident」(即中國事件),不過只描寫了一個,始終二次大戰只是背景。
這電影是寫一個細小家庭的悲慘故事,借一次父親被活捉,寫下由母親支撐下的家庭。被冤枉的故事,其實中國史上也有不少,日本的,這是第一次。故事中要寫出Yamazaki的笑點,目的只有一個:就是要以他們家庭的笑聲,更深深反襯出那種悲哀,以動襯靜,就是如此出來。Yamazaki死前,他道出了:「我不再生存在這個世界當中,但是,我的精神卻長存在你們(野上家)的附近。」(英翻譯本是:I’m no longer in the world, but my spirit…早已忘記了,其實日本語原譯本才是正道XD)這句就來得更明顯。
父親死後的十數年,工作在美術教師的Teru-bei收到在死亡邊緣媽媽的消息,立刻趕來醫院。媽媽說:「謝謝......對不起,沒有把你生在前(?)」(分かりませんでした。)Teru-bei竟然哭了出來。因為英語半桶水,Teru-bei轉述媽媽的話看不到,也即看不到中心思想Orz。如有人看過《母べえ》而知道Teru-bei轉述媽媽的話,請告之。
以為故事看完了,看完個Cast即可收工。誰知發生了小插曲。出Cast時有主持「Welcome to...」的聲,把高音女歌手的歌降低了,後排有些聲音,不以為然;到第二次「Welcome to...」時,便清清楚楚聽到有以下說話:(為了將說話原汁原味帶出,以下將為廣東語)
「X街!有無搞錯呀!你知唔知咩係電影呀!」
「X街!」
「妖!你呀X的。」
(X為過濾字)
想不到這是「國際電影節」才聽到如此「國際級」Comment。
之後主辦單位也懂事,把主持的聲音降低,回升Cast的原音。可是,錯過了就是錯過了。
對於故事,便是一頭霧水。
關於「Welcome to...」的聲音,是V.I.P.的專用,那真是「靠」!看中田秀夫也要V.I.P.,而且主辦單位還要借Cast宣傳,作為觀眾之一也深感不滿。所以,頹回來了。 ...
(Read more)
星期二, 11月 27, 2007
[ +/- ] : 保護...誰也不能
看見頭條日報也登了,順道也不轉貼其他長篇大論的文賞了。
譯名方面,「誰都不保護」、「誰也不保護」、「誰都沒保護」,還是「誰也不能保護」較好,要日本人出「出来る」的時候也真是不能不「出来る」,那時候實在太遲了。
(Read more)
訂閱:
文章
(
Atom
)
免責声明書:このブログの全て内容が虚構的と考えであります。ブログの内容が法律行動に使いなりません。まだは証拠になりません。このブログの著者が読者と使用者に全ての法律責任を受けません